Linux set命令
Linux set命令用於設置shell。
set指令能設置所使用shell的執行方式,可依照不同的需求來做設置。
語法
set [+-abCdefhHklmnpPtuvx]
參數說明:
- -a 標示已修改的變數,以供輸出至環境變數。
- -b 使被中止的後臺程式立刻回報執行狀態。
- -C 轉向所產生的檔無法覆蓋已存在的檔。
- -d Shell預設會用雜湊表記憶使用過的指令,以加速指令的執行。使用-d參數可取消。
- -e 若指令傳回值不等於0,則立即退出shell。
- -f 取消使用通配符。
- -h 自動記錄函數的所在位置。
- -H Shell 可利用"!"加<指令編號>的方式來執行history中記錄的指令。
- -k 指令所給的參數都會被視為此指令的環境變數。
- -l 記錄for迴圈的變數名稱。
- -m 使用監視模式。
- -n 只讀取指令,而不實際執行。
- -p 啟動優先順序模式。
- -P 啟動-P參數後,執行指令時,會以實際的檔或目錄來取代符號連接。
- -t 執行完隨後的指令,即退出shell。
- -u 當執行時使用到未定義過的變數,則顯示錯誤資訊。
- -v 顯示shell所讀取的輸入值。
- -x 執行指令後,會先顯示該指令及所下的參數。
- +<參數> 取消某個set曾啟動的參數。
實例
顯示環境變數
# set BASH=/bin/bash BASH_ARGC=() BASH_ARGV=() BASH_LINENO=() BASH_SOURCE=() BASH_VERSINFO=([0]="3" [1]="00" [2]="15" [3]="1" [4]="release" [5]="i386-redhat-linux-gnu") BASH_VERSION='3.00.15(1)-release' COLORS=/etc/DIR_COLORS.xterm COLUMNS=99 DIRSTACK=() EUID=0 GROUPS=() G_BROKEN_FILENAMES=1 HISTFILE=/root/.bash_history HISTFILESIZE=1000 HISTSIZE=1000 HOME=/root HOSTNAME=hnlinux HOSTTYPE=i386 IFS=$' ' INPUTRC=/etc/inputrc KDEDIR=/usr LANG=zh_CN.GB2312 LESSOPEN='|/usr/bin/lesspipe.sh %s' LINES=34 L MAIL=/var/spool/mail/root MAILCHECK=60 OLDPWD=/home/uptech OPTERR=1 OPTIND=1 OSTYPE=linux-gnu PATH=/usr/kerberos/sbin:/usr/kerberos/bin:/usr/local/sbin:/usr/local/bin:/sbin:/bin:/usr/sbin:/usr/bin:/usr/X11R6/bin:/root/bin:/opt/crosstools/gcc-3.4.6-glibc-2.3.6/bin PIPESTATUS=([0]="2") PPID=26005 PROMPT_COMMAND='echo -ne "